H3C零散笔记

发布于 2024-12-05  104 次阅读


路由器,g1/0/1可缩写为g0/1,交换机不行
网关=缺省路由=默认路由

IP路由的定义

直连路由优先级不可以改(优先级为0)静态路由可以(默认是60),静态路由和直连路由cost值不可以改,静态路由不存在cost值但是路由表中cost值是0,直连路由cost是0。

![[Pasted image 20241202193027.png]]

CSMA/CD (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/Collision Detect),即==载波监听==多路访问.

 CSMA/CD(载波侦听多路访问/冲突检测)是用在共享式以太网中的一种机制,仅适用于半双工模式工作的共享式以太网。

发前侦听,边发边听,冲突停发,随机重发

CSMA/CD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。

  • 基本原理:所有节点都共享网络传输信道,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,首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,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,否则就等待;在发送出信息后,再对冲突进行检测,当发现冲突时,则取消发送。
  • 用于在以太网中控制多个节点如何共享同一通信通道。它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,允许多个设备连接到同一网络介质上,并在发送数据前监听信道是否空闲。如果信道空闲,设备可以发送数据;如果信道忙,则等待。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,设备还会继续监听以检测是否发生冲突。如果检测到冲突,设备会停止发送数据,并在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尝试发送。

网络基础:光纤

理解单模和多模分别从外观、作用、传输距离、成本等方面区分
外观:单模纤芯:8-10微米;多模光纤:大约是50微米。单模光纤纤心较细,多模光纤纤心较粗
作用: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;多模光纤可以传输不同波长不同角度的光
传输距离和成本:单模光纤用于远距离传输,多模光纤用于短距离的传输,;单模光纤成本高于多模光纤成本。

计算机网络三大组成部分:设备(网络设备),线缆,协议
网络设备:交换机、路由器、防火墙、AC(无线控制器)、AP(无线接入点)
线缆:有线—双绞线、光纤
协议:IP、TCP、UDP、ICMP

DNS 域名服务器的功能,不同类型的服务器承担不同的角色:

A. 授权域名服务器(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):这是负责特定域名区域(如example.com)的服务器,它拥有该区域的权威信息,能够提供该区域下所有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信息。

B. 本地域名服务器(Local Name Server):通常由ISP(互联网服务提供商)提供,它作为用户和根域名服务器之间的中介,缓存查询结果以加快解析速度。

C. 主域名服务器(Master Name Server):这是授权域名服务器的一种,它保存着域名区域的原始数据,并且可以更新这些数据。

D. 根域名服务器(Root Name Server):位于DNS解析的最顶层,它不直接解析域名到IP地址,而是提供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信息。

根据图中的问题,能够提供具体域名映射权威信息的服务器是授权域名服务器

FTP

  • FTP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,都是相对于服务器来说的;被动模式被称为PASV命令。
  • FTP分为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,其次这两个都是针对于服务器来说的,主动模式下,客户端会提供一个临时端口号,由于主机防火墙不知这个端口号,有可能会阻碍连接;被动模式下,两个连接都是由客户端发起的,所以不会拦截
  • FTP由四种文件传输模式:ASCII码、二进制类型、EBCDIC类型和本地类型。但是通常我们所用的就只有ASCII码类型(传送文本文件)和二进制类型(应用程序文件)。后面两种已经基本不再使用。 无线 无线网络的信道共分14个,共三组信道划分,1、6、11;2、7、12;3、8、13,14信道不用
    ![[x.png]]

常见端口:

  • TFTP协议是基于UDP协议的。它的端口号是69。
  • DNS查询通常使用UDP协议,因为UDP是一种轻量级协议,适合传输较小的数据包,如DNS查询和响应。然而,如果DNS响应数据较大或者需要可靠的传输(例如,DNS区域传输),则可能会使用TCP协议。它的端口号是53。

MSR路由器

MSR路由器上,设备的访问级别是越小,用户的优先级越低。其优先级为别为:0 访问级、1 监控级、2系统级、3 管理级。

ping命令参数使用

 -a 加源地址;-d 没有;-f 是检测MTU;-c 指定发送报文的数目(默认为5)

MTU:设定TCP/IP协议传输数据包时的最大传输单元。

ping的报文大小默认是56Byte,1400Byte+8Byte+20Byte=1428<1500

**1472Byte+8Byte+20Byte=1500=MTU**

**1473Byte+8Byte+20Byte=1501**


-c count:发送指定数量的数据包。

-i interval:设置数据包发送间隔。

-s packetsize:指定发送数据包的大小。

-t ttl:设置数据包的生存时间(TTL)。

-w deadline:设置总的测试时间。

-W timeout:设置等待每次回复的超时时间。

-l preload:设置在发送请求之前先发送的数据包数量。

-p pattern:指定填充数据包的模式。

-q:静默模式,只显示摘要信息。

-v:详细模式,显示详细的信息
Facing the sea,with spring blossom
最后更新于 2024-12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