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#子网掩码
-
产生背景:
- 通过自然分类来划分网络规模会造成大量IP地址浪费。
- IPv4地址资源已经全部耗尽。
-
定义:
- 子网掩码是由连续的二进制1或0组成的32位掩码,用来衡量IP地址网络位的长度。
- 1对应的部分为网络位。
- 0对应的部分为主机位。
-
分类:
- 主类掩码:和自然分类一致的子网掩码。
- VLSM(可变长子网掩码):通过把子网掩码变长来把一个网段划分为多个子网。(NE重点)
- CIDR(无类域间路由):通过把子网掩码缩短来把多个网段聚合为一个网段。(SE)
-
-
#VLSM算法:
-
得出下列参数:
- 掩码借位数:把原掩码的多少个0变成了1。
- 掩码剩余位数。
- 借位段掩码剩余位数。
-
计算划分结果:
- 划分出的子网数:2^(借位数)。
- 每个子网可用IP地址数:2^(剩余位数)−2。
- 每两个子网的间隔位数:2^(本段剩余位数)。
-
列出每个子网:这一步是将上述计算结果具体化,列出每个子网的详细信息。
-
计算实例1
-
计算案例2
-
-
#常见子网划分对应关系:
-
注:
-
①ppp:点到点
-
②以太网口,最多只能配到30位
-
32-19=13
2^(5+8)-2=8190
Comments NOTHING